当雄安遇上装配式建筑

通过 葛进

September, 21, 2018

9月19日-21日,在雄安新区举办了“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论坛的主题是“走进超低能耗建筑,引领生态宜居生活”,我很有幸作为受邀公司的代表亲历了这个盛会,主要参与了由中建科技承办组织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论坛。

速度、效率、效益

首先说一下整体印象,这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国际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交流了国内外装配式低能耗建筑的一个发展的历史和前景,对于每一个参会人员都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收益颇丰。会场设在了雄安市民中心,这栋建筑主要采用的主体结构是钢框架结构形式,维护结构中采用了200mm厚ALC条板和250mm连绵带,加上被动式门窗和先进的新风系统,实现了非常有效的建筑节能特点,更有甚者,雄安市民中心采用全装配式建筑,总共建设周期仅为112天,它矗立在那里,宣誓了雄安的速度,也见证了装配式的效率。

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一份子,我深感我们的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目前在国内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企业在不断探索,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建筑行业也急需转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我们现在国内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还是存在软肋,最主要的地方还是体现在技术上。

会议中,中建科技董事长、总工程师,叶浩文总工在演讲中提到,目前装配式行业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这些技术难点也导致了目前国内做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很难,经济效益不高,从工期上来说也没有节约太多,成本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痛点,而这些技术难点是成本背后的始作俑者。

而我们目前国内的装配式低能耗建筑,并没有达到实际想要的工业化生产中的一些目标。比方说,像竖向墙板连接技术的节点质量控制,现在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竖向墙板连接都采用套筒灌浆,套筒灌浆的质量检测在现场是比较困难的,某些地区质监站甚至发文禁止竖向连接,采用装配式连接方式,但是套筒灌浆并不是解决装配式建筑竖向连接的唯一途径,是否可以再研究应用新的技术?

目前我参与的两个项目,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这两个项目在混凝土住宅中运用了干式连接,现场只有非常少的是湿作业,装配率在国内领先。整个项目的意义在于它是真正意义上体现装配式建筑工期短效率高优点两个项目。当然,这两个项目目前还是属于新技术的试点,体量比较小,当体量大,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会非常显著。

 

交流、借鉴、本土化应用

本次论坛介绍了很多北欧装配式技术和案例,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上,北欧国家确实起步很早。北欧需要面对严峻的寒冷、阳光少、日照时间短、对能耗挑战大等问题,这也迫使北欧国家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可持续的绿色建造之路。常年处在严寒地区的芬兰人,在65年前就开始探寻解决方案,芬兰佩克集团的第一款发明就是PD型保温墙连接件,非常适用于保温层较厚的内外页墙板连接,涵盖未来建筑节能领域里各类保温隔热材料及厚度,这也是被动式建筑保温墙的一个重要连接技术。

当然,就像对话环节中提到的,每个国家的地貌、环境和国情都很不同,我们在引进成熟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适合中国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发展之道,这背后有技术层面、有标准规范层面、有政策管理层面、又企业合作层面等等,因此交流就愈发显得重要。论坛中提出了一个很令人兴奋的提议,“雄安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雄安是个很好的平台,这会是个有目标、有基础的联盟。

 

“雄安新区”和“装配式建筑”,这两个令人兴奋的名词,都有着令人憧憬的愿景,同时又需要我们大胆又谨慎地探索和实践。

 

葛进

佩克集团中国区销售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Share
查看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