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的大脑

十月的北京,秋意正浓,第十七届全国装配式建筑交流大会在京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领导、专家、相关企业代表和陆军军事设施部门领导和部队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大会。自中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以来,从行业管理层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变革中快速地学习和探索也开启了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如何以更理性又积极的姿态继续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陈宜明总工程师指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四个不变”:决心不变,标准不变,目标不变,思路不变,同时也针对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避免为了“装配式”而刻意追求装配率的不良风气,强调了从“大力推进”到“稳步发展”背后的思考和意义。

芬兰一直有着“欧洲混凝土预制之乡”的美誉,在预制装配式的设计、体系研发和构件生产方面引领欧洲市场的前沿。气候问题是北欧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北欧的冬天平均要持续7-8个月,日照时间短甚至极夜现象对施工时间挑战巨大,人口稀少带来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加之气候寒冷需要对能耗管理愈发谨慎。这也迫使北欧国家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可持续的绿色建造之路。来自芬兰佩克集团的亚太区技术负责人Topi Laiho先生受邀在大会上分享了北欧装配式建筑从6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和同步发展的一些重要连接技术的突破。例如螺栓干式连接技术,演讲中分享了丹麦的一栋30层住宅建筑的工地纪实视频,记录片中展示了工地现场2名工人在10分钟内完成了一个柱连接的安装,现场无需任何临时支撑,从而释放了更多的施工空间、缩短了工期、减少人工也减少安全隐患,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在建造过程,装配式连接技术的研发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促使建筑从低重复性的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

在会议期间,Topi Laiho先生还接受了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的专访,就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技术、经验和成本压力的问题,Topi谈到了,在欧洲装配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欧洲当时转变的关键在于设计思路的转变。装配式建筑并不是按照传统现浇的思路来设计,然后在生产、现场施工环节使用装配式,这就好比,用了“现浇的大脑”来指挥“装配式的四肢”,这自然会发生行为不协调。装配式建筑是始于设计的环节,设计的过程就是以装配式的思路来设计,其实在设计环节,整个建筑的成本就被锁定了。现场的施工作业的工人固然需要接受新技术的培训,但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远大于培训的成本,所以对于现场施工和管理而言,反而减轻了工作量。比如视频中使用螺栓连接的项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场行业升级转型的变革中,整个产业链一定会经历学习、摸索、尝试、遇到问题、调整等这些变革必然会带来的成本。佩克集团非常荣幸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专注研发适合中国装配式建筑的连接系统的同时,也致力于携手国内优秀的高校、机构和企业合作伙伴携手推进行业的良性发展。